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各期文章 (No.24 ~ )

首頁 / 民族學界 / 各期文章 (No.24 ~ )
::: :::
日期:2020-04-01
No.45

45期

愛努族的語言與文化  專號說明

林修澈 主編

 

    居住東北亞,分佈在俄國中國日本國等三國之間的愛努族,以日本北海道原住民族的姿態,廣泛為國人所知。認知的途徑是透過日本的雜誌與媒體的報導,但也僅止於泛知。論到深入的學術研究,我們或許會用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的狀況去想像,其實不然,更貼切的想像應該用台灣的平埔族研究。台灣的平埔族研究沒有專門機構,只是分散在各研究機構或大學的教授依其個人興趣去研究,而幾乎跟其教學並不相關。日本的愛努族大致如此,稍有不同之處,在北海道有一個專門機構,北海道大學愛努暨先住民研究中心。不過這個研究中心的創立年代也不算早,它的創立緣由要追溯到2007年9月13日聯合國通過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日本政府當時投下贊成票。從此日本展開愛努族事務的推動工作,該中心便是因應這種需要而在2007年創立,這是愛努族學術研究機關的開始。

 

    台灣比較系統而整體談論愛努族的開始,或許是「原教界」第18期的專輯「愛努的民族發展」(2007年12月)。該專輯是政大原民中心應北大邀請參加「台灣原住民族法工作坊」的產物。從8月20日到25日的開會與一連串的訪問裡,邀得14篇稿件,包括13位日本人與1位在日美國人,另外加上台灣邀稿8篇,合成22篇文章的專輯。


    13年後則是藉助「民族學界」的篇幅推出「愛努族的語言與文化」專號。這個專號的重點在談論愛努語的現況與未來,這或許是台灣視野的偏好,因為台灣推動本土語言,當然包括原住民族語言,有20-30年之久,

    近年更公布「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2017年6月14日)與「國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1月9日),可以說是如火如荼。日本方面原來估計最大可能是4篇,最後邀到2篇,也可以算是豐收。第1篇是丹菊逸治「アイヌ語復興のかすかな可能性」(愛努語言復興的微弱可能性),他是北海道大學アイヌ
先住民研究センター准教授(副教授),以研究愛努族神謠著稱,也多次到台灣來開會。因為做神謠也懂愛努語,所以應邀撰寫愛努語本身的論文。

 

    第2篇是大野徹人「アイヌ語の歷史と文字」。大野先生是日本少數推動愛努語學習的熱心人士。台灣方面有1篇,陳由瑋「明治時期以來的愛努語的衰退與復振」,他的志向很希罕,立志研究愛努族神謠,堅定不拔。他現在同時是政大民族學系與北大愛努.先住民學講座的博士生。當初也因為確保台灣也能推出論文,才敢放膽向日本邀稿。

 

    由「語言」專號擴充到「語言與文化」專號,有其曲折,首先是編輯委員徐正光教授擔心只有「語言」過於單薄,如果加上「文化」,或許稿源更廣,也較適合台灣學界。於是向佐佐木利和教授邀稿,理由源出他參加2019第12屆「台日論壇」時提出一篇「謝遂筆『職貢』のなかの「庫野」の描について」(關於謝遂所繪「職貢圖」內「庫野人」的描寫)在會場引起極大興趣,想請他深入改寫,然後再相應找1篇台灣稿件。適巧故宮博物院在本年初(2020/01/01 ~03/25)也有一個主題相同的展覽「四方來朝—職貢圖特展」。可惜,他以體力不繼婉拒。於是專號名稱又考慮到縮小回原來的「語言」專號。意外的是台灣邀稿,台北大學教授林士炫「極東邊民:皇清職貢圖裡的庫野」,不但如期交稿,還是一篇出色的稿件,令人耳目一新。該稿用以佐證的附圖極多,並且是彩色。本刊不敢讓其遜色,本期破例改用彩色印刷。

 

    專輯之外,有研究史論文1篇,陳胤安「國家、權力與知識的本土化:臺灣民族/人類學之農業研究回顧」。

 

    以上論文構成本期的內容。以後有關愛努族的研究回顧,大概不會忽略本刊本號吧。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