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期
回族 專號說明
張中復 主編
本期《回族專號>共刊登四篇文章,分別從歷史學與民族誌研究的角 度,來觀察近代以來中國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發展、地方產業與族群關係、 以及知識份子的務實性角色。研究區域包括傳統中原地區與甘肅、雲南等 明顯具有回族聚居特色的省區。
其中南京大學華濤教授的《明末清初中國回回坊間教爭研究-兼論早 期中國伊斯蘭知識發展的觀察視角與立論方式〉一文,運用重要典籍如北 京牛街《崗志》與清代趙燦名著《經學系傳譜》等資料,有系統地將清初中原地區穆斯林因宗教禮儀與經典詮釋所引發的教爭現象,鉤勒出十分清楚的發展脈絡與差異緣由,並藉此企圖建立近代經堂教育制度化後,中國 伊斯蘭宗教知識傳承適應的另一種切入觀察模式。
任教於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的張中復與阿拉伯語系的趙秋蒂,則將近年來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進行當地教派門宦現象田野調查的民族誌資料中,特別援引老教格底木著名阿訇明德(聾阿訇)及其後人承襲教務 之例,寫成<臨夏的聾阿訇現象—當代穆斯林宗派屬性的變遷案例〉一文,來呈現當代西北教派門宦現象,在現代化衝擊下所展現的變遷效應及其後 續發展特點。
此外,出身雲南穆斯林、目前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的馬健雄教授,特別撰寫<失業礦工與地方軍事化:清中期雲南西部銀礦業衰退與回民的族群動員>一文,從地方產業結構、族群關係、社會文化變遷等視野,就滇 西銀礦變化與當地回民社會我群意識的互動關係,提出具有歷史民族誌分 析架構的觀察模式,為清代錯綜複雜的雲南回族史,建構出具有社會一經 濟一族群三層連動屬性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研究意義。
最後,目前在中研院近史所擔任博士後的日本學者平山光將,則以〈延續與斷裂-現代中國回民知識分子的國民外交〉一文,將大量民國時期的 外交檔案資料做有系統的研究整理,提出穆斯林知識份子在對外國民外交 工作中所具備的功能及其貢獻。以上這四篇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 港與日本學界的回族研究論文,希望藉此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與視野,為 學界觀察中國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社會現象提供更多的反思與共鳴。
另有書評一篇〈イスラム学事始:前嶋信次の生涯>,因傳主前嶋信次為日本學界伊斯蘭研究權威,其生涯更與台灣有極深淵源,乃再邀平山光將撰寫,特為介紹,亦可做為本專號之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