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碩博士生論文章節 暨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田野培訓計畫 發表會
地點:270111教室
| 
			 09:00-09:20  | 
			
			 報到  | 
			|||||
| 
			 09:20-09:30  | 
			
			 【開幕】官大偉主任  | 
			|||||
| 
			 場次一:論文章節發表/主持:劉彥瑭  | 
			||||||
| 
			 時程  |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
| 
			 09:30-10:00  | 
			
			 鄭涵  | 
			
			 中國西南清水江流域展留苗族謝土地儀式探究  | 
			
			 陳韋辰、 林容瑋  | 
			|||
| 
			 第四章 巫、書、法:清水江流域的儀式專家探討  | 
			||||||
| 
			 10:00-10:30  | 
			
			 林佳妤  | 
			
			 性別與疾病的交織:台灣女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女性身體與病痛敘事  | 
			
			 何浩慈  | 
			|||
| 
			 第四章 交織的性別與疾病:女性狼瘡病患的性別化身體和多重凝視  | 
			||||||
| 
			 10:30-11:00  | 
			
			 王浩  | 
			
			 Exa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Impac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Historical and Generational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Operations in Orchid Island Across Different Eras(透過歷史和代際研究看觀光產業對環境與文化的衝擊:以蘭嶼不同時代的觀光操作為例)  | 
			
			 Robert Williamson  | 
			|||
| 
			 Chapter 2: The Landscape and Place Names of Orchid Islan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Culture in Cultural Narratives  | 
			||||||
| 
			 11:00-11:30  | 
			
			 林美艷  | 
			
			 原住民族部落的新型態農業與社會組織之對話  | 
			
			 柯哲瑜  | 
			|||
| 
			 第三章文旦作為鶴岡村經濟作物的發展歷程  | 
			||||||
| 
			 11:30-12:00  | 
			
			 楊慧娟  | 
			
			 宗派視野下中國西北伊斯蘭教育多元化研究—以當代 臨夏「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為例  | 
			
			 陳韋辰  | 
			|||
| 
			 第四章 宗派齊備與相互競合: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與 臨夏諸宗派伊斯蘭教育創變  | 
			||||||
| 
			 12:00-12:10  | 
			
			 【綜合評價與回饋】  | 
			|||||
| 
			 12:10-13:00  | 
			
			 【午餐、午休】  | 
			|||||
| 
			 13:00-13:30  | 
			
			 王光輝 (線上)  | 
			
			 班迪哥復活節活動與龍:一個社區與文化象徵的建構  | 
			
			 鄭涵  | 
			|||
| 
			 第五章、與龍共舞  | 
			||||||
| 
			 13:30-13:40  | 
			
			 
  | 
			
			 【綜合評價與回饋】  | 
			||||
| 
			 13:40-13:50  | 
			
			 【休息】  | 
			|||||
| 
			 場次二: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田野培訓計畫成果發表/主持人:劉彥瑭  | 
			||||||
| 
			 時間  | 
			
			 計畫主題  | 
			
			 報告人  | 
			||||
| 
			 13:50-14:00  | 
			
			 學位論文田野 博士班  | 
			
			 失語的創傷:晚近香港移台社群的集體創傷經驗與療癒困境  | 
			
			 金其琪  | 
			|||
| 
			 14:00-14:10  | 
			
			 中國西南清水江流域展留苗族謝土地儀式探究  | 
			
			 鄭涵  | 
			||||
| 
			 14:10-14:20  | 
			
			 學位論文田野 碩士班  | 
			
			 播客成為發聲行動:臺灣女性播客的性別意識實踐與聽覺親密感  | 
			
			 林羿心  | 
			|||
| 
			 14:20-14:30  | 
			
			 泰國 Nirodharam Bhikkhuni Arama僧院比丘尼的身分認同困境與對外界之回應  | 
			
			 劉雅彥  | 
			||||
| 
			 14:30-14:40  | 
			
			 田野可行性調查  | 
			揭開十七世紀雲嘉平原墾殖序章-顏思齊與十寨之探究 | 吳言箴 | |||
| 
			 14:40-14:50  | 
			
			 壓迫的空間?初探東埔部落族人如何在國家公園管理空間下生活  | 
			
			 柳皓崴  | 
			||||
| 
			 14:50-15:00  | 
			
			 唱出女性的情感:以蘭嶼達悟婦女創作makaniaw與hiani儀式歌謠為例  | 
			
			 鍾美雯  | 
			||||
| 
			 15:00-15:10  | 
			
			 【綜合評價與回饋】  | 
			|||||
| 
			 15:10-15:20  | 
			
			 【閉幕】 官大偉主任  | 
			|||||
| 
			 
  | 
		||||||
※ 【章節發表人】報告18分鐘 剩5分鐘鈴響一聲,剩2分鐘鈴響二聲,時間結束鈴響三聲,請暫停發表。
※ 【所有評論人】評論7分鐘 剩5分鐘鈴響一聲,剩2分鐘鈴響二聲,時間結束鈴響三聲,請暫停評論。
※ 【田野成果報告人】報告10分鐘 剩5分鐘鈴響一聲,剩2分鐘鈴響二聲,時間結束鈴響三聲,請暫停發表。
※ 進入會場手機請關機。
※ 論文部分章節全文電子檔案:https://reurl.cc/d1G98M